邬琰泽:“最后一公里”的检察监督与守护
发布时间:2025-07-25
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是检察院里的“小部门”,在刑执这条战线上,没有刑检在法庭上的唇枪舌剑、慷慨激昂,也没有自侦在破案后的掌声雷动,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巡查、谈话、审查,监督刑罚的正确执行,保障社矫人员的合法权益。我们就像螺丝钉----虽不起眼,却是司法公正链条上不能松动的环节,在自己的战场上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努力耕耘着这“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守护的是社矫对象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展现的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
刑执检察干警的为民情怀,往往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褶皱里。还记得2023年我刚调至刑执部门时,主任带着我熟悉刑执工作,约谈了部分社矫对象,在和一名民营企业家社矫对象张某某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他的难处:张某某因经营企业需要不定期前往青岛公司,并且时间紧急,走完请假外出审批后前往生意可能就黄了。“社矫结束了,公司却倒了?这可不行!”我们随即通过调阅材料、实地走访、远程考察、公开听证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了解到张某某是民营电子海图经销商,入矫以来表现良好。经分析研判,我们建议司法局为张某某开通“信用外出”通道,先外出后批请假流程,但需随时接受飞行检查。“感谢你们,我的公司终于不怕倒闭了!”张某某开心的和我们说到。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注解,而是让被限制的人生重新找到支点。
“最后一公里”监督的是刑罚是否依法执行,体现的是对正义防线的监督决心。
如果说为民初心是温暖的底色,那么监督决心就是守住底线捍卫司法公信力。去年我们在整理判决书时发现一份异常文书,朱某侵占被害企业货款共574万余元,在退赔116万元后便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退赔。“这钱花去哪了?”带着疑问我们摸排了朱某名下财产,发现他至少有二套房产!随即我们向法院提出监督意见,督促法院追赃挽损400余万元,避免因没有及时执行给被侵害企业造成二次伤害。
这样的监督决心还体现在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中,体现在跨省监督上海三中院督促公积金划拨为罚金中,体现的工作的方方面面中。监督并非挑刺,而是依靠法律赋予的硬度,监督锻造的力度来共同浇筑法治大厦。
走好“最后一公里”需要奋斗真心,唯有奋斗才能淬炼滚石上山的一身好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从汶川大地震到武汉抗疫,从全面小康到法治中国,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奋斗。我想起2024年参加的乔司监狱巡回检查,面对关押13000余名罪犯的监狱,巡查组争分夺秒分析调查问卷,整理材料;想起主任带着我们开展“保证金转罚金”专项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标任务,大家铆足了劲排查线索,建档成册,制发文书……我还想起了曾经大家一起点外卖加班加点干活,晚上离开单位仍看到亮着灯光的检察大楼。
检察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并非坦途,公平公正的落地,需要有为民初心的温度来孵化,需要有监督决心的刚性来锻造,更需要有奋斗真心的锋芒来开拓。
曾经,党员先驱们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而今的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迎着一方百姓的期许,在交织着党徽与检徽的光辉映照下,坚定的守卫着这一片特殊的阵地。我将在检察工作中继续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中国法治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