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倩颖:以辩为镜——读《寻找证人——律师证人准备制胜战略》有感

发布时间:2024-01-17

      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是美国波士顿的庭审律师,之前曾是助理检察官。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律师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准备技能。我们都知道,英美法系非常重视庭审交叉质询,他们尤其重视对抗制,双方通过对证人盘问的获得案件真实。虽然现在没有那么多机会询问证人,如果有,也没什么对抗性,但律师如何帮助己方证人去应对质询者的过程,恰恰是我们作为公诉人坐在办公室里对着卷宗材料很难预想全面的。

也的确,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启发的点。

      1.“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资料:庞大的政府机构的薄弱环节之一是官僚机构经常秘密地在一个部门里制定策略,而在另一个部门里公布这些策略。”

      ——这让我想到,在庭审过程中,辩方经常会以我们内部的某个解释中的某句话来攻击我们。因为现在每个罪名配套的司法解释、会议纪要、意见很多,每部司法解释还有配套的《理解与适用》,一个罪名的司法解释往往还有“一二三”,甚至一个罪名中的不同细节的认定标准散布在不同的解释里,这就给了辩方很多可钻的空子,攻击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拿出公诉人都没看到过的犄角旮旯里的某个解释中的某句话,这种情况不一定会影响指控事实,但对辩方来说打你个措手不及就是目的;还有一种是曲解某个解释中的某句话的真实意思,从而得出无罪或罪轻的结论。无论是哪种情况,对公诉人而言,我们在庭前要比辩方做更充足的准备工作,出庭预案得全面更全面,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哪怕在庭上碰到了之前没有准备到的问题,也不用慌,坚信只要充分准备,没有人在庭上比你更了解这个案子,此时迅速找到辩方谬论的破绽之处即可破局。

      2.“在这个精确的、人为设计的世界里,如果你忽略了问题中介绍性的和引导性的语言,就会使自己置于危险之下。

      例如:问:当你发现你的黄油用完了之后,你去了商店,这是真的吗?答:是。”

      ——这看上去和我们在法庭讯问时设计的封闭式提问差不多。一般人可能关注于这个问题的核心部分“是否去了商店”。然而此时也接受了质询者的“你的黄油用完了”的假设,这可以用来推理为什么去了商店。这让我想到,平时我们的讯问提纲往往设计的是直白的一个问题,很少会去设计有两个假设的连环问,而这种巧妙的设计会勾出对方下意识的反应,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