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郑霜:行走在唐诗的四季里

发布时间:2022-04-26

《唐诗三百首》共310首,是清代蘅塘退士从五万余首唐诗中精挑细选而成。穿越千年,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唐代伟大诗人们朝辞白帝、暮投石壕、梦游天姥,看诗人们记录下千里莺啼、百尺危楼、一行白鹭,看他们漫卷诗书、永忆江湖、笑问客来,是何等的幸运和享受。

与《唐诗三百首》结缘是在大学毕业后的那三年,面对背井离乡的孤独,偶然间翻开了《唐诗三百首》,仿佛推开了一扇门。在张若虚“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中看到了相思,在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获得了温暖。诗词陪我走过了许多独处的时光,特别是在度过每一个难关时,脑海中自然而然会想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原来,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总会遇见诗词。

如今,诗词变成了每一天的日历,每天根据季节时令读一首诗词在芒种时节读“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在教师节读“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跟着唐诗走过四季,感受一千多年前的诗人们顺时而动的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唐朝没有现代钟表的精确报时,唐诗就是最美的报时钟。

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天是万物萌动的季节,也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季节,唐诗中写得最多的是春天。春天是属于江南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春水碧雨天,画船听雨眠”;春天还是属于百花的“桃花仙人种桃花,又摘桃花换酒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没有唐诗,也就没有永恒的春天。

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到了夏天,大自然最是蓬勃热烈,树木繁花郁郁葱葱。“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与之相反,人到了夏天,却往往要寻求一份由内而外的清凉,愿意静下来思考,静下来体味。“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写夏天的诗有一份清淡的禅意,和自然的缤纷热闹相映成趣、动静相宜。

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中秋节的渲染下,明月成为了秋天的代名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秋天还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人烟寒橘袖,秋色老梧桐”“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仿佛秋天一点点渗入到绿叶里,在时间的画笔中,慢慢染成满山的秋香色。秋天的万事万物,孕育着成熟与收获,“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秋意渐浓,丰收的五谷在餐桌上飘香。

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冬天这个季节,最冷也最暖。冷的是外边,北风怒号,大雪封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可是,正因如此,冬日家里的温暖才显得格外可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冷的雪,暖的火,温的酒,身边围坐着二三知己,无论是讲论诗书,还是闲话家常,都是冬日的温暖。

行走在唐诗的四季中,感受春天的燕草碧如丝、冬天的独钓寒江雪,时间在节气和物候的交织变换中逐渐清晰可见。而后,每天出门遇见的花草树木,都像是从古诗中款款而来的样子。愿我们时刻保持一颗纯真的好奇心,每一天都能遇见一首唐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